【九霄云外成语解释】“九霄云外”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远离尘世、高高在上,也比喻想法或目标非常遥远,难以实现。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对天空的想象,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处为“九霄”,而“云外”则指云层之外,象征极高的地方。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人的志向远大、不切实际,或者形容事情发生的地方非常遥远。在现代语境中,也可用于表达对某事的忽视或不在意。
成语详解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九霄云外 |
拼音 | jiǔ xiāo yún wài |
出处 | 《晋书·天文志》:“天有九重,其一曰九霄。” |
含义 | 形容极高之处,或比喻想法、目标过于遥远,难以实现。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志向、想法或事物的位置极远,也可表示对某事的漠不关心。 |
近义词 | 遥不可及、高不可攀、遥遥无期 |
反义词 | 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息息相关 |
例句 | 他的梦想太遥远,简直是在九霄云外。 |
成语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描述理想 | 他从小就想成为科学家,这在村里人看来简直是九霄云外的事。 |
表达不屑 | 对于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我只能摇头,觉得他是在九霄云外做梦。 |
描述距离 | 他们家住在山里,离城市很远,仿佛置身九霄云外。 |
总结
“九霄云外”不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更是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形象表达。它提醒我们,虽然追求远大目标是值得鼓励的,但也要脚踏实地,结合现实条件去努力。同时,在日常交流中,也可以根据语境灵活运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