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句是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经典名言,出自《论语·颜渊篇》。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与“推己及人”的道德观念,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将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强加给别人。
然而,许多人对这句古语的完整出处并不清楚,尤其是它的下一句是什么。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总结与分析。
一、原文出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篇》,原文如下:
>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对“恕”字的具体解释。因此,这句话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作为“恕”的一种体现方式。
二、下一句是什么?
根据《论语》原文,并没有明确的“下一句”,因为这句话本身是一个完整的表达。但若从语义上进行延伸,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扩展或补充,即:
> “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这句话虽然不是《论语》中的原话,但在后世的儒家思想中被广泛引用,用以强调不仅不要强迫别人做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这种思想更进一步地体现了“仁”的精神。
三、总结对比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颜渊篇》 |
原文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含义 | 不要将自己不愿承受的事情强加于人 |
推广意义 | 强调“恕”的精神,倡导换位思考 |
扩展说法 | “己所欲,亦勿施于人”(非原句) |
意义 | 体现儒家“仁爱”思想,促进社会和谐 |
四、结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更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中值得借鉴的行为准则。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强加和干涉。虽然没有明确的“下一句”,但通过延伸理解,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把握这句话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