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快讯时报 >

高考移民困局如何破解

发布时间:2024-11-14 14:27:52来源:

而今所呼吁的“高考公平性”往往是着眼于区域内部考生的公平性,而放眼全国而言,相同试卷及分数下,考生却由于地域不同而可能会获得不同的招生结果,这样的状况实质上也是另外一种潜藏的“不公平”。【编者按】“高考移民”、“教育公平”的话题最近再次被提起。在之前的高考“二模”当中,深圳市理科前10名当中,有6名被深圳富源学校的学生占据,这样的成绩直接吊打了深圳四大传统名校。其实,“高考移民”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高考竞争激烈,而北上广深等城市考取名校的机会更大,所以就催生了“高考移民”。大家觉得“高考移民”破坏了教育公平,但深究背后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就已经决定了教育很难“公平”。

本文是投稿,作者是EDU产业观察。经过亿欧编辑整理,供行业人士参考。

最近,“高考移民”成为了热点话题。在之前的高考“二模”当中,深圳市理科前10名当中,有6名被深圳富源学校的学生占据,这样的成绩直接吊打了深圳四大传统名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5月12日,深圳市教育局通报表示,经查实,深圳市富源学校当中,有32名学生属于“高考移民”。而后续这些考生将被取消在深圳市的高考报名资格,同时,富源学校在2019年的高中招生计划也将被缩小50%。

眼前事件似乎已经解决,但讨论仍在持续。

在我国,“高考移民”的存在并不是新鲜事。早在2002年,就已有相关案例的报道。而随着近年来高考竞争难度的加大,在部分地区,“高考移民”则变得更加隐蔽化、“正规化”。这种暗中进行的活动,无疑也破坏着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高考移民”这种特殊群体呢?

“高考移民”,因何而起?

实际上,我国“高考移民”的出现是多种状况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背后的原因较为复杂。

1. 教育资源分配区域化差异明显

从大学招生的角度来说,许多高校具有本地化招生倾向。比如清华大学一直以来在北京地区的招生人数甚至超过了苏、皖、鄂、川四省的总和。而以上四省的人口总数则是北京人口的20倍以上。而天津、上海等大城市也有着更为丰富的招生名额优势。甚至国家许多985、211的大学,也会根据地域不同而对于招生名额有所倾斜。在地域方面的选择上,身处京津沪地区的学生明显能够比外地学生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分配优势。

仅仅由于所在地区不同,就会造成如此大的差异。如此现状也让许多人有了假造学籍或偷换户口来减轻竞争压力的想法。

2. 相关教育机构灰色利益链条驱动

从高中办学的角度来说,某些学校为打造学校品牌形象,往往暗中采取各种手段。“高考移民”也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在之前相关政策尚未完善的情况之下,这些机构往往钻法律的空子,通过将优秀生源进行区域转移后再进行高考的方式,营造出学校内部教学质量水平高、升学率有保证的假象。而相关部门在将升学率作为政绩一环进行报告的同时,背后也涉及相关的灰色利益链条。

急于打造升学品牌,盲目追求升学率,这样的教育理念无疑也成了催生富源式“高考移民”的一个重要原因。

3. 高考竞争压力催生家长焦虑

目前,2019年高考报考人数已经突破1000万,创造历史新高。学生们之间的成绩差异对比,无疑也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巨大的高考竞争压力和对于之后就业压力的担忧,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家长的焦虑。

在此状况之下,在中国人口流动频繁的当下,不少家长也选择趋利避害,从竞争压力大的地方向竞争压力小的地方转移,通过付出一定的金钱等代价,来让孩子更容易的获取较好教育资源。“高考移民”这种违规手段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的来说,“高考移民”是多方利益相互交杂之后出现的一个畸形结果。

其通过利用制度漏洞,挤占区域内原有考生的高等教育资源,破坏了高考公平正义的底线,严重影响了高考的正常招生工作,损害了考生们共有利益。这种做法是并不可取的。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这些“高考移民”们而言,这种做法无疑也给自己带来了极大风险。2019年4月30日,贵州省招生考试院通报处理了三名违规考生,这三名考生已考上清华、复旦和北外,然而却因弄虚作假而被大学方面取消学籍并作退学处理。寒窗苦读,最终却一朝成空,甚至成为人生的污点,这样的代价实在引人深思。

那么,我们又应当如何遏制“高考移民”这种违规现象呢?

1. 完善招生政策,避免可乘之机

从政策上来讲,目前我国各地的高考招生政策还有不完善之处,仍需继续调整。而这也为一部分人钻空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而在该事件爆发之后,各地教育部门纷纷重拳出击,出台相关政策,限制“高考移民”。如广州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做好治理“高考移民”工作的通知》,在全省内做紧急排查。福建省则要求,2020年及以后,户籍迁入福建省需满3年及以上,学籍转入福建省高中阶段学校且实际就读均满3学年及以上,家长具有福建省合法稳定职业、稳定住所,连续社保缴纳均满3年及以上的,方可在福建省报名参加高考。政策上的严格要求和考试制度的公平性也使得考生们的利益有了更大的保障。

2. 扭转焦虑心态,多样化路径选择

而对于一些家长而言,对于孩子高考的过度焦虑也成为了推动即进行高考移民的一大原因,而在这种情况之下,淡化高考作用,扭转心态,塑造家长对于高考作用的再认知,同时,展示多样化的发展可能性,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等自我发展路径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利于家长理智对待高考行为。

另外,“高考移民”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隐蔽性,因此,积极发动群众力量,积极拓宽举报渠道,呼吁民众进行监督,也有利于通过群众自身来保障群众利益,对具有相关行为的组织和个人加强震慑。

3. 改革高考制度,打破录取歧视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高考移民”的出现也和我国现行高考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当前高考录取中不同地域录取率和分数差异明显,竞争压力不同,因此背后潜藏的教育资源差异也成为推动“高考移民”不断铤而走险的最大动力。

而今所呼吁的“高考公平性”往往是着眼于区域内部考生的公平性,而放眼全国而言,相同试卷及分数下,考生却由于地域不同而可能会获得不同的招生结果,这样的状况实质上也是另外一种潜藏的“不公平”。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考移民”的问题,高考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减轻地域差异,推动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录取标准,加强规则的一致性。同时在实际教学扶持的过程中,将重点倾向于提高教学质量,减少直接政策的扶持,从而长远地减少地区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打破录取歧视,从根本上遏制“高考移民”的产生。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高考中出现的实际状况,对于相关政策进行不断调整。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4个省市进行高考综合改革。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各种具体状况较为复杂,许多新诉求也直接反映在了对于旧有高考制度的意见之中。而此次深圳富源学校“高考移民”事件无疑也将成为该领域高考改革的一个开端,推动政府部门在人口迁徙流动速度加快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协调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从长远来看,这无疑也为我国高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了警示作用。

高考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相关教育部门也在根据现实状况不断进行政策调整,打破困局,为考生们提供更加完善的利益保障。未来犹可期,相信中国高考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