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竺可桢的资料】竺可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在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下是对竺可桢生平及贡献的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
一、竺可桢简介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绍兴人。早年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后转入气象学领域,成为当时中国最早研究气象学的学者之一。回国后,他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
二、主要贡献
1. 推动中国现代气象学发展
竺可桢是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先驱,他主持建立了中国最早的气象观测站,并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气象观测网络建设。
2. 倡导科学教育
他在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强调“求是”精神,提倡学术自由与独立思考,为浙江大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研究气候与农业关系
他长期关注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观点,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4. 建立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1950年后,竺可桢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的系统化发展。
三、竺可桢生平大事记(表格)
时间 | 事件说明 |
1890年 | 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 |
1910年 | 考入清华留美预备班,赴美留学 |
1918年 | 获哈佛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 |
1920年 | 转入气象学领域,开始研究中国气候 |
1927年 | 回国任教于东南大学,后转至中央大学 |
1936年 | 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推行“求是”校训 |
1949年 | 参与创建中国科学院,任副院长 |
1950年 | 建立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推动地理学研究 |
1974年 | 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
四、竺可桢的精神遗产
竺可桢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坚定的教育家。他强调“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主张“实事求是”,这一理念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科技界和教育界。他的著作如《物候学》《中国气候区划》等,至今仍是相关领域的经典文献。
五、结语
竺可桢的一生,是献身科学、服务国家的一生。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教育理念和治学态度上树立了典范。他的精神与思想,将继续激励后来者探索自然、追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