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经地义成语意思】“天经地义”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些事情是理所当然、不可动摇的。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儒家思想,强调自然法则和社会秩序的必然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它来表达对某种行为或制度的认同与支持。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天经地义 | 原指天地间永恒不变的道理,后引申为合乎天理和人情的正当事物,比喻事情非常合理,不容置疑。 |
二、成语来源
“天经地义”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礼仪是上天规定的准则,是大地运行的道义。后来,“天经地义”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用来形容某种道理或行为是不可更改、必须遵守的。
三、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例句 |
表达对某事的肯定 | 这件事他做得天经地义,大家都没有异议。 |
强调合理性 |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天经地义的。 |
用于正式场合 | 在法律面前,公正无私是天经地义的原则。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理所当然、顺理成章、无可厚非 |
反义词 | 不可思议、荒谬绝伦、不合情理 |
五、使用注意事项
1. 语境适用:该成语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中,口语中较少使用。
2. 情感色彩:带有褒义,表示对某种行为或观念的高度认可。
3. 避免滥用:不能随意用于不合理的场合,否则会显得夸张或不合逻辑。
六、总结
“天经地义”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对自然规律和社会伦理的重视。它不仅用于描述客观事实的合理性,也常用于表达对道德、责任、义务等方面的认同。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语境和语气,以确保表达准确、得体。
结语
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文化的载体。“天经地义”作为其中一员,承载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在学习和使用时细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