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看天色暮看云原文欣赏】“晓看天色暮看云”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原诗为: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晓看天色暮看云”并非原诗中的句子,而是后人根据诗意进行的艺术化提炼或引用,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时光流转、思绪绵长的情感氛围。
“晓看天色暮看云”虽非出自原诗,但其意境与《夜雨寄北》中所表达的深情与孤寂相呼应。它描绘了一种在漫长等待中,日复一日地望着天空、云彩,寄托思念的情景。这种画面感极强的表达,往往被用来抒发对亲人、爱人或故土的深切怀念。
该句语言简洁,富有画面感和情感张力,常被用于文学作品、影视台词或日常表达中,传达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尽的期待。
原文与释义对比表:
原文诗句 | 出处 | 释义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夜雨寄北》 | 你问我何时归来,我却无法确定归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夜雨寄北》 | 巴山的夜雨让秋天的池塘水位上涨。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夜雨寄北》 | 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夜雨寄北》 | 到那时再谈论这巴山夜雨的时刻。 |
晓看天色暮看云 | 非原诗 | 表达在漫长的等待中,从早到晚都在观望天色与云彩,寄托思念之情。 |
结语:
“晓看天色暮看云”虽非李商隐原作,但其意境深远,与《夜雨寄北》的情感基调高度契合,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望远怀人”主题。无论是作为文学赏析,还是情感表达,“晓看天色暮看云”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