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出猎原文及翻译】一、
《齐桓公出猎》是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齐桓公在一次打猎过程中,遇到一位老者,通过与他的对话,反映出齐桓公的贤明与虚心。故事通过简单的对话,揭示了治国之道在于用人、察言观行的道理。
该故事语言简练,寓意深刻,体现了古代政治智慧和儒家“仁政”思想的结合。同时,也展示了齐桓公作为一代霸主,在面对不同意见时所表现出的包容与谦逊。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齐桓公出猎,至于鹿门,见一老父,衣弊履破,步而耕。 | 齐桓公外出打猎,到了鹿门这个地方,看见一个老人,穿着破旧的衣服,鞋子破了,一边走路一边耕地。 |
公问曰:“子何为者?” | 齐桓公问:“你是做什么的?” |
对曰:“臣,鄙人也,耕于野,而足不践地。” | 老人回答:“我是乡野之人,耕种于田地,脚不踩在地上。” |
公曰:“何谓也?” | 齐桓公问:“这是什么意思?” |
曰:“臣以足踏地,故足不践地。” | 老人说:“我用脚踩地,所以脚不接触地面。” |
公笑曰:“善!” | 齐桓公笑着说:“好啊!” |
因命左右奉酒食以赐之。 | 于是命令身边的人给他送酒食赏赐他。 |
老人辞曰:“夫子之赐,虽重,然臣不敢受。” | 老人推辞说:“您赐予的恩惠虽然厚重,但我不敢接受。” |
公曰:“何也?” | 齐桓公问:“为什么呢?” |
曰:“臣闻之:‘天子之德,如风;诸侯之德,如草;民之德,如土。’今吾为草,而受天子之赐,是以不安。” | 老人说:“我听说:‘天子的德行像风;诸侯的德行像草;百姓的德行像土。’如今我是一株草,却接受了天子的赏赐,因此心中不安。” |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 齐桓公说:“好!我听从你的教诲。” |
三、文章小结
《齐桓公出猎》虽篇幅短小,但寓意深远。它不仅展现了齐桓公的礼贤下士,也通过老者的言论,传达了“德位相配”的政治理念。老者以“草”自喻,表达了对权力和地位的敬畏,同时也提醒统治者要谨慎施恩,避免因不当赏赐而引起社会失衡。
此故事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位置,都应保持谦逊之心,尊重他人,懂得权责相称,才能真正赢得人心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