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帚自珍文言文】一、
“敝帚自珍”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汉书·张释之传》:“夫以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竭精殚思,不能遍也。然则贵人之用物也,不亦过乎?……今使奴婢耕田而不得其利,妻妾织纴而不得其功,虽有贤者,不能为计。是以圣人制礼作乐,以养民,以安天下。……故曰:‘敝帚自珍’。”原意是说即使是破旧的扫帚,自己也觉得珍贵,比喻对自家的东西即使不值钱,也十分珍惜。
在现代语境中,“敝帚自珍”常用来形容人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哪怕是不完美或价值不高,也怀有深厚的感情和珍惜之心。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自身物品的情感依附,也反映出一种文化心理——即对“己有”的认同与保护。
从文言文的角度来看,“敝帚自珍”虽然不是完整的句子,但通过其出处和演变,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自我”与“物质”关系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敝帚自珍 |
出处 | 《汉书·张释之传》 |
原意 | 即使是破旧的扫帚,也视为珍贵 |
现代含义 | 对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完美也十分珍惜 |
文言结构 | 非完整句子,为成语形式 |
语法特点 | “敝”为“破旧”,“帚”为“扫帚”,“自珍”为“自己珍视” |
使用场景 | 形容人对自身事物的珍视,常带自谦或自嘲意味 |
相关成语 | 自爱、自重、爱惜 |
文化内涵 | 反映了古代人对“己有”与“外物”的态度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文学、口语、日常表达中,强调情感归属 |
三、结语:
“敝帚自珍”虽源自古文,却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外部价值的同时,也要珍惜那些属于自己的、哪怕看似平凡的事物。这种态度,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尊重,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