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优选问答 >

不耻下问是谁的典故不耻下问是哪位的典故

2025-09-18 08:23:13

问题描述:

不耻下问是谁的典故不耻下问是哪位的典故,有没有人理我啊?急死个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8 08:23:13

不耻下问是谁的典故不耻下问是哪位的典故】“不耻下问”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这个成语体现了谦虚好学、尊重他人的精神。

那么,“不耻下问”到底是谁的典故?又指的是哪位人物呢?下面将通过和表格的形式,为大家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一、

“不耻下问”这一成语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篇,原文为:

> “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但更直接相关的引用是: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里提到的“孔文子”,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名孔圉(yǔ)。孔子评价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因此被赐予“文”的谥号。

所以,“不耻下问”这个成语,最初是形容孔文子的谦虚好学态度,并非指某一个人的具体行为,而是用来赞美那些即使面对比自己地位低或学问浅的人,也能虚心求教的人。

虽然“不耻下问”常被误认为是孔子本人的行为,但实际上,它是孔子对孔文子的评价,用来说明一个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应具备的品质。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不耻下问
出处 《论语·公冶长》
原文引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所指人物 孔文子(孔圉)
意思 不以向地位、学识较低的人请教为耻
精神内涵 谦虚好学、尊重他人
常见误解 误以为是孔子本人的事迹
实际含义 赞扬有学识者仍能虚心求教的品德

三、结语

“不耻下问”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态度。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学问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愿意倾听、学习、请教。孔文子虽为古人,但他所体现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