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枯拉朽是什么意思】“摧枯拉朽”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能够轻易地摧毁一切障碍或敌人。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能制一州之民,其何以摧枯拉朽?”意思是说,拥有庞大的力量却无法控制一个地区的人民,这是难以理解的。
在现代使用中,“摧枯拉朽”多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不可阻挡的趋势,如战争、改革、科技发展等,强调其破坏力和迅速性。
一、
“摧枯拉朽”原意是摧折枯枝朽木,比喻轻而易举地摧毁腐朽的事物。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强大的力量或不可阻挡的趋势,具有强烈的破坏性和迅速性。它既可以用于军事、政治领域,也可以用于形容社会变革、科技进步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摧枯拉朽 |
拼音 | cuī kū lā xiǔ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原意 | 摧折枯枝朽木,比喻轻易摧毁腐朽事物 |
现代用法 | 形容力量强大、迅速、不可阻挡 |
使用场景 | 军事、政治、社会变革、科技发展等 |
近义词 | 势如破竹、势不可挡、雷霆万钧 |
反义词 | 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力不从心 |
例句 | 改革政策如摧枯拉朽,迅速改变了整个社会结构。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中使用“摧枯拉朽”时,应注意语境的合理性。它更适合用于描述具有压倒性优势或快速推进的情景,避免在日常生活中过度使用,以免显得夸张或不符合实际。
总之,“摧枯拉朽”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力量感的成语,适用于多种正式或文学性的表达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