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拔犀擢象是什么意思】“拔犀擢象”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原意是拔取犀角、提拔象牙,比喻选拔杰出的人才。后来引申为选拔有才能、有德行的贤人,用于形容朝廷或组织对人才的重视和任用。
该成语多用于正式场合,如官职任命、人才选拔等语境中,强调对人才的尊重与重用。其结构为联合式,两个动词“拔”和“擢”并列使用,增强语气,表达出对人才的高度重视。
一、词语释义总结
词语 | 拔犀擢象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
字面意思 | 拔取犀角,提拔象牙 |
引申含义 | 比喻选拔杰出人才 |
使用场景 | 官员选拔、人才任用、褒奖贤能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 |
近义词 | 择优录用、唯才是举 |
反义词 | 埋没人才、任人唯亲 |
二、词语解析
“拔”在古文中常指选拔、提拔;“犀”和“象”均为珍贵之物,象征稀有而有价值的事物。因此,“拔犀擢象”原本是比喻挑选稀有而珍贵的东西,后引申为挑选优秀的人才。
在古代,这种说法多用于君主或上级对贤才的重视,表示不拘一格地选用有能力之人,而非仅凭出身或关系。
三、使用示例
1. 古代用法:
“王室当求贤若渴,拔犀擢象,以安社稷。”
——说明国家应重视人才,不遗余力地选拔贤能。
2. 现代用法:
“公司这次招聘,坚持拔犀擢象的原则,只录取最优秀的人才。”
四、注意事项
- 该成语较为文言化,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 在写作中使用时,需注意上下文语境,避免误用。
- 可作为赞美或批评的依据,如表扬某机构用人得当,或批评某些单位埋没人才。
五、结语
“拔犀擢象”虽源于古代典籍,但其精神内核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人才选拔上应秉持公正、开放的态度,真正实现“唯才是举”,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