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存储管理规定】为加强放射源的安全管理,确保放射源在储存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和可控,防止因管理不当导致的辐射事故,特制定本《放射源存储管理规定》。该规定适用于所有涉及放射源存储的单位和个人,涵盖放射源的分类、存放条件、人员职责、应急措施等方面。
一、总结内容
1.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使用、储存放射源的单位及个人。
2. 分类管理:根据放射源的种类、强度和危险性进行分级管理。
3. 存储环境要求:需具备防泄漏、防潮、防火、防盗等基本条件。
4. 人员培训与资质:相关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
5. 记录与报告制度:建立完整的出入库记录和定期报告机制。
6. 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可能发生的泄漏、丢失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
7. 监督检查:定期对放射源存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制度落实。
二、放射源存储管理要点对照表
管理项目 | 具体要求 |
适用范围 | 所有涉及放射源的单位及个人 |
分类管理 | 按照放射源类型(如α、β、γ射线源)和强度进行分级管理 |
存储环境 | 需具备防泄漏、防潮、防火、防盗设施;温度、湿度符合标准 |
人员资质 | 相关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
记录管理 | 建立详细的出入库台账,记录时间、数量、责任人等信息 |
定期检查 | 每月至少一次检查,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估 |
应急预案 | 制定并定期演练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 |
报告制度 | 发现异常情况须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并采取有效措施 |
设备维护 | 定期对存储设施及监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
三、结语
放射源作为高风险物品,其存储管理必须高度重视。各单位应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强化责任意识,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放射源在存储过程中的安全可控,为保障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