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立的意思是什么】“兀立”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物体或人直立、挺拔的状态。它多用于描写山石、树木、建筑等静态事物的高耸、独立姿态,也常用来形容人的坚定、挺拔形象。下面将从词义、用法、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兀立 |
拼音 | wù lì |
词性 | 动词 / 形容词 |
基本含义 | 直立、高耸、挺拔;形容某物或某人站立的姿态非常稳固、不倾斜 |
引申义 | 表示坚强、独立、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 |
二、词义解析
1. 字面意思
“兀”有“高而突出”的意思,“立”是“站立”的意思。合起来就是“高高地站立”。
2. 常用语境
- 自然景观:如“山峰兀立”,形容山势高耸、独立于群山之中。
- 人物描写:如“他站在人群中兀立不动”,形容人站得笔直、坚定。
- 比喻意义:如“精神兀立”,比喻意志坚定、不被外界动摇。
3. 近义词
- 高耸、挺立、矗立、屹立、挺拔
4. 反义词
- 倒伏、歪斜、倒塌、倒下、倾倒
三、使用示例
句子 | 说明 |
石峰兀立,直插云霄。 | 描写自然景观,突出山峰的高耸和独立。 |
他在风雨中兀立不倒。 | 比喻人的坚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
一棵古树兀立在荒野中。 | 描述树木的孤高与坚韧。 |
四、常见搭配
搭配 | 说明 |
山峰兀立 | 描述山体的高耸与独立 |
树木兀立 | 描写树木的挺拔与顽强 |
人物兀立 | 表达人的坚定与自信 |
精神兀立 | 比喻意志的坚强与不屈 |
五、写作建议
在写作中使用“兀立”时,可以结合具体场景,增强画面感和情感表达。例如:
> 在风雪中,那座古老的灯塔兀立在海岸边,仿佛一位沉默的守望者,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这种用法既符合语言习惯,又能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总结
“兀立”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既可以用于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可以用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它的核心含义是“直立、挺拔、高耸”,常用于表达一种坚定、独立、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语境搭配,使语言更加生动、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