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思索什么意思】“不假思索”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某种情况时,没有经过思考就做出了反应或决定。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尤其在描述人的快速反应、直觉判断或习惯性行为时非常常见。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不假思索 |
拼音 | bù jiǎ sī suǒ |
含义 | 不需要经过思考,直接做出反应或决定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人之为言,不假思索,而发于口。”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反应迅速、果断或缺乏深思熟虑 |
近义词 | 脱口而出、毫不犹豫、一蹴而就 |
反义词 | 三思而后行、反复推敲、深思熟虑 |
二、用法举例
1. 形容反应快:
- 他听到消息后,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 面对突发状况,她不假思索地冲了上去。
2. 形容缺乏思考:
- 他不假思索地发表言论,结果引发了争议。
- 这个决定太草率了,完全是不假思索的结果。
三、适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日常对话 | 用来描述别人说话或做事的迅速程度 |
文学作品 | 常用于刻画人物性格或心理状态 |
工作场合 | 描述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
教育领域 | 用于提醒学生不要盲目行事,要多加思考 |
四、注意事项
- “不假思索”虽然强调“不经过思考”,但并不总是负面的。在某些情况下,比如紧急救援、战斗中,这种反应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 然而,在需要理性判断和长期规划的情境下,“不假思索”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其含义。
五、总结
“不假思索”是一个表达快速反应的成语,既可以用于褒义(如果断、勇敢),也可以用于贬义(如冲动、鲁莽)。在实际使用中,需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其含义。掌握这一成语的用法,有助于更精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