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倒西歪是什么意思】“东倒西歪”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或物体在站立、行走时姿势不稳,左右摇晃,甚至失去平衡的状态。这个词语常用于描述醉酒、疲劳、身体不适或动作不协调等情况。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东倒西歪 |
拼音 | dōng dǎo xī wāi |
释义 | 形容人或物站立不稳、左右摇晃的样子,多用于描述醉酒、疲劳或动作不协调的状态 |
用法 | 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常作谓语或定语 |
近义词 | 左右摇摆、跌跌撞撞、摇摇晃晃 |
反义词 | 端端正正、稳稳当当、笔直如尺 |
出处 | 不见于古代典籍,属于现代常用俗语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醉酒状态
- 例句:他喝得酩酊大醉,走路东倒西歪,差点摔倒。
2. 身体疲惫
- 例句:一天工作下来,她整个人都东倒西歪地靠在沙发上。
3. 动作不协调
- 例句:小孩第一次学骑自行车,骑得东倒西歪,让人担心。
4. 物品不稳定
- 例句:那根木头被风吹得东倒西歪,随时可能倒下。
三、注意事项
- “东倒西歪”虽然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词语,但在正式场合中使用较少,更适用于日常交流或文学描写中。
- 在写作中若想避免过于口语化,可以考虑使用“摇摇晃晃”或“踉踉跄跄”等近义词替代。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东倒西歪”虽然简单,但在表达人物状态或环境动态时非常贴切。掌握其含义与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并运用这一常见成语。